ENGLISH |
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2025年校长室总体工作重点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扎根传统 怀抱多元 人文科技 面向未来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【理念 Our philosophy】
以“学生为主体”,使教育措施具感悟力和启发学生自我教育与发展的功能;以“人文科技相结合”为理念,善用传统优秀文化和现代科技新知于教育, 让学生有能力面向时代的挑战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【使命 Mission】
为孩子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服务; 创造积极正向的校园文化;
栽培有自主发展素质的学生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【愿景 Vision】
营造互动创新、与时俱进的学习园地; 培养自觉自学自律的学风;
以积极态度正向行为,激发潜能步向大成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【行动原则 Principles】
兼顾传承创新,力求精致卓越
形塑优质教育,建构博雅学府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力求教育的“优质、卓越、精致、创新”发展,是全体兴华人的教育使命与任务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以“全人教育、生命教育及终身教育”为发展主轴,以“精致教育为核心,潜在课程为半径,画出人性化的 教育同心圆”为理念取向,希望透过教育,让兴华的学生经历更精致、美好的教育过程,奠定每一位学生良好的竞争力基础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品质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。兴华中学的“优质教育”是一种扎根的教育,目的在让所有孩子都能就其资质, 尽其潜能的发展,把孩子的“潜能性”化为“实在性”,帮孩子“知自己”;“卓越”是一种时时求好、持续超越的心态,“卓越教育”同时兼顾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的影响,重视教育发展结果的实际成效;“精致教育”则强调过程的绩效,是具体、可测量;而“创新教育”则着重培育具有创新思维及能力的世界公民 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【行动策略 Strategies】 |
|
|
|
|
|
1. 贯彻兴华中学八大核心素养:
1.1 学习与创新素养
通过深入、精致化的学习,进而培养严谨的思考、建构发现及解决问题、沟通与协作、探索与创造的能力。
1.2 数位与基础科技素养
提高科技新知及正确使用电脑、手机、网络等科技产品的能力。包括定位、组织、理解、评估、分析及传播信息。
1.3 工作和生活的能力素养
拥有正向、因应挑战的能力与态度,社交与跨文化合作的能力、弹性和适应力、进取心和自我导向、生产力和当责、领导力和责任心
1.4 阅读素养 通过阅读理解、运用、反思并积极参与阅读以增进知识、发挥潜能、融会贯通、参与社会从而实现个人目标的能力。
1.5 公民与社会素养
建立个人在群体乃至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定位和角色的认知
1.6 品格素养
培养学生懂得了解、欣赏以及表现出好的行为,建立良好习惯,以“礼”待人,“勇”于面对。
1.7 人文与艺术素养 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,感受及体现一切人、事、物之美。
1.8 健康素养
获得和理解健康资讯,并具备运用这些资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2.
探究、整合、开创“美感教育”和“创新教育”措施,更有效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创造力。
2.1. 重整生活技能课程,开设初中手创系列校本必选修课程。
2.2. 注入博雅教育内涵,提升高中选修课程。
2.3. 依 STEAM 教育元素,开展人工智能学习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3.
继续完善校本特色课程: 3.1 贯彻班级经营措施,提升班际经营绩效,使班级成为学生社会化成长过程及培养全方位能力的有效平台,使之成为独中教育的强项与特色。
3.2 各学科精致化常态分班下的学与教,支持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长。
a) 拓展教学模式如协同学习、融合教育、学思达、小组学习等,实现课堂与课余同侪协同学习;
b) 建构班级学习共同体,鼓动互助共学、互惠共赢的学风;
c) 通过各种管道,引导不同层次与专长的学生进行自主拓展学习。
3.3 深化专题研究培育计划,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、严谨学习能力、探究及创新能力。 3.4 贯彻天文教育课程,丰富天文知识了解宇宙奥秘的同时,亦达“心系宇宙天地宽”的深层教育功能。
3.5 深化社会服务计划的实践,培养学生关心世界的能力和人文关怀的情操;体会生命意义。
a) 全体高一级学生必须参与社会服务计划
b) 激励全校学生自发性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c)
学生自主规划社区关怀服务,以丰富成长历程档案(Portfolio) 3.6 结合EQ 和班级辅导课程,以及引入校外资源,如专业心理治疗师等措施,加强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。
3.7 重视心灵蓝图(Mind Map)等学习技能在学与教的应用,建构扩散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。
3.8 举办数理学识比赛、兴华文学奖、三语演讲比赛等,发掘及培育相关专长学生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4. 拓展资讯科技在学与教的应用,提高师生数位素养
4.1 加强云端科技、先进科技在学与教的培训、应用及分享; 4.2 鼓励师生使用开放式多媒体学习平台,延伸课室时空,体现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。
4.3 通过多元管道 e 化行政业务,推展精明校园生活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5. 设立“兴华大讲堂”系列讲座,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演讲,开拓多元视野,营造博雅学习氛围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6. 深化环保教育,落实“环保校园”、珍惜环境资源 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7. 继续每月主题书展与分享会,连接学科教学、校园教育活动,带动广泛阅读风气、培养阅读素养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8. 加强全球化与跨文化视野和思维的培养,提高世界公民意识和国际竞争力。 8.1 加强公民教育,培养法治与民主精神
8.2 引领学生关注本土与国际社会议题 8.3 进行国际学生交流与参访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9. 贯彻教育专业培养,不断提升教育团队的专业素养,确保教育品质永续成长。
9.1 各学科或跨科组织教师专业学习社群(PLC),以协作的方式,进行课堂教学研究、学科教学发展研究、教育拓展研究、个案研究等。
9.2 加强教育方法与研究成果的分享活动 9.3 加强教育专业成长培训 9.4 探讨与完善“混合式教学”(Blended Teaching & Learning),全面开展新常态教学模式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0. 加强国内外教育交流与考察,汲取先进教育理论与实务,拓展学校发展资源。
10.1 举办留华高等教育展,拓展升学管道及资源。 10.2 深化升学信息网络,强化与大专院校交流合作。
10.3 参访国内外教育机构,学习优质教育管理理论及方法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1. 完善校园硬体建设。 11.1 提升行政单位电脑规格,加速行政运作效能。 11.2 11.2 落实校园电子钱包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2.启动第5期校舍扩建计划筹备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返回前页页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Copyright © 2025 兴华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
Reservedd |
141, Persiaran Raja Muda Musa, 41200
Klang, Selangor D.E. 电话: 03-3371 4241, 3371 4801 传真: 03-3371 30055 |
|